-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自信,不顾实际情况,不尊重他人意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那些不懂得谦虚、不尊重他人的人。
- 例句
- 1. 他总是自以为了不起,不自量力地挑战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2. 这个人太不自量了,居然敢对老板说不。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不自重、不自量力,自以为了不起。
- 基本解释
◎ 不自量 bùzìliàng
[overrate one’s abilities] 过高地估计自己
如此狂妄,太不自量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自量,总是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2. 初中生:那个同学太不自量了,居然敢和老师对着干。3. 高中生:他的自负让他不自量,最终导致了失败。4. 大学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得太不自量了,结果被对手轻松击败。5. 成年人:不自量的人往往会遭到失败的结局,因为他们不懂得谦虚和尊重他人。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李靖的人,他非常聪明、勇敢。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自命不凡的人,这个人自以为了不起,总是看不起别人。李靖看不惯他的傲慢态度,就对他说:“你不要太自信了,你不自量力。”从此,人们就用“不自量”来形容那些自负、狂妄自大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不自量”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自以为了不起,不顾实际情况,不尊重他人意见。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不”、“自”、“量”三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 吴 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 会稽 ,下守海滨,唯鱼鳖见矣。”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诚知不自量,感涕屡挥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君书生之见,妄詆英雄,毋乃不自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