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篪埙常常用来形容和比喻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或概念相互配合或合作,取得协调一致的效果。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或团体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 例句
- 1. 他们两个就像篪埙一样,默契地合作,完成了这个项目。2. 这支乐团的演奏就像篪埙一样,各个乐器互相配合,和谐而美妙。
- 基本含义
- 篪埙是指古代乐器中的两种铜制乐器,篪是一种竹制的吹奏乐器,埙是一种陶制的吹奏乐器。
- 基本解释
(1).篪与埙。皆乐器。《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篪塤,比德车辅。” 李善 注引 毛萇 曰:“土曰塤,竹曰篪。”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嚄沸篪塤。” 宋 范仲淹 《送河东提刑张太傅》诗:“气同若兰芝,声应如箎塤。”
(2).引申指谐和,和顺。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二:“ 周浩 观涛於江,见双鬟女,美出妻右,心慕之…… 浩 捐金数十方获焉。始至其家,妻妾顺比如箎塤。” 明 杨慎 《祭毛以正文》:“分虽丽泽,情犹箎塤,平生交谊,惟君也敦。”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传统音乐和乐器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篪和埙的演奏技巧和历史背景。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琴瑟和鸣”和“和谐共处”。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朋友一起参加合唱比赛,我们两个就像篪埙一样,唱得非常好。2. 初中生:在班级活动中,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默契配合,就像篪埙一样,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在学校的篮球队比赛中,队员们篪埙一样,互相配合,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 故事起源
- 篪埙在古代中国是非常受欢迎的音乐乐器,它们经常在宫廷和庙宇中使用。篪和埙在演奏时需要互相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因此,人们将篪埙用作形容两个事物或人之间需要相互协调配合的比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篪和埙分别与竹子和陶土联系起来,想象篪是由竹子制成的长笛,埙是由陶土制成的。同时,可以想象篪和埙一起演奏时的美妙音乐,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篪埙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篪和埙分别指代两种不同的乐器。在使用时,篪和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一起使用,表示两种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 详细解释
- 篪埙是两种不同材质的乐器,但在乐曲演奏时常常一起使用。篪是由竹子制成的长笛,通过吹气和控制手指的位置来演奏不同音调。埙是由陶土制成的,它有一个较大的圆形腹部和一个细长的吹口,演奏时需要用嘴唇发出气流并控制气流的强度和位置来产生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