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善于欺骗和迷惑他人的人,尤其是那些擅长伪装自己真实意图的人。它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家、商人或其他一些具有欺骗性的行为的人。
- 例句
- 1. 他说话总是三表五饵,让人很难判断他的真实意图。2. 这个商人擅长使用三表五饵,让别人相信他的谎言。3. 政客们常常使用三表五饵来迷惑选民。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言辞虚伪、狡猾,善于欺骗和迷惑他人。
- 基本解释
汉 代 贾谊 陈献的防御匈奴的办法。以立信义、爱人之状和好人之技为“三表”;以赐之盛服车乘、盛食珍味、音乐妇人、高堂邃宇府库奴婢和亲近安抚为“五饵”。见《新书·匈奴》。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贾生 固天下奇才,所言亦一时之良策……当时将相羣臣岂无 贾生 之比,三表五饵,人知其疎,而欲以困中行,説尤不可信矣。” 宋 叶适 《外论一》:“虽然, 谊 於制患之术浅矣,请自为典属,用三表五饵而繫之,若是者,先王待夷 狄 之意乎?”亦省作“ 三表 ”。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三表不闻於 汉 庭,五利奚裨於 晋国 。”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欺骗和迷惑有关的成语,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容看起来很友好,但我觉得他可能在用三表五饵。2. 初中生:那个骗子给我讲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完全是用三表五饵骗我。3. 高中生:政客们常常使用三表五饵来获取选民的支持。4. 大学生:商人们经常使用三表五饵来销售他们的产品,让消费者相信他们的宣传。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人非常善于欺骗和迷惑别人,他能够通过言辞、面色、声音、神态和动作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因此,人们形容他为“三表五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三表五饵”与一个善于欺骗和迷惑他人的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人同时使用三种表情和五种动作来欺骗别人。
- 词语结构
- 三表五饵是一个由“三”和“五”组成的固定结构,表示一个人利用言辞、面色、声音、神态和动作来欺骗和迷惑他人。
- 详细解释
- 三表指的是言辞、面色和声音,五饵指的是言辞、面色、声音、神态和动作。这个成语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通过言辞和表情来欺骗和迷惑别人,使别人相信他的谎言或隐藏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