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节堂的词语解释
节堂的意思
拼音:jié táng    注音:ㄐㄧㄝ ˊ ㄊㄤˊ
基本解释

(1). 唐 宋 时节度使收藏旌节的厅堂。《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罢秩则交厅,以节度使印自随,留观察使、营田等印,以郎官主之。锁节楼、节堂,以节院使主之,祭奠以时。” 宋 戴埴 《鼠璞·旗纛将军》:“本朝有六纛,旌节,门旗二,受赐藏之公宇私室,号节堂;朔望次日祭之,号衙日。”
(2).指商议机密重事的厅堂。《水浒传》第七回:“ 林冲 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輒入?’”《水浒传》第八一回:“你两个且休説,节堂深处的勾当,谁理会的?”

基本含义
指言辞得体、举止庄重的样子。
详细解释
节指言辞得体,堂指庄重的样子。节堂形容人的言行举止得体庄重,有教养。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得体、庄重,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章或演讲等的文雅和高尚。
故事起源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段描写贾母接见贾宝玉的场景,当时贾母的言辞得体、举止庄重,被形容为“节堂”。这个故事使得“节堂”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词语结构
节堂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例句
1. 他的举止庄重,言辞得体,真是个节堂的人。2. 这篇文章的文笔优美,字句精细,真是一篇节堂之作。
记忆技巧
将“节堂”与庄重、得体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举止庄重、言辞得体的样子,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言行举止相关的成语,如“言传身教”、“一言九鼎”等,可以进一步丰富你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话总是很有礼貌,她真是个节堂的人。2. 初中生:他的演讲举止庄重、言辞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是一位节堂之才。3. 高中生:在大家的眼中,他是一个言行举止得体、庄重稳重的人,真是个节堂的榜样。
(0)
诗文中出现“节堂”的诗词

满江红·其一题冷泉亭

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

闻道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山木润,琅玕湿。

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月本吾家,今为客。

(0)

怀古题雪十首.苏武窖雪

子卿远使匈奴国,持节堂堂不肯屈。

置之深窖死为神,饥齧毡衣渴饮雪。

但怀忠赤自通神,未必长伴羝为群。

西风吹堕上林雁,白发归来有麒麟。

(0)

题孔明出师表图

水安宫中日欲落,榻前面拜遗孤托。

先皇饮恨臣所知,忍见翠华终剑阁。

臣身与贼不俱生,誓提义旅清中京。

汛除九庙光旧物,上谢先帝酬忠贞。

六师戒日临河渭,晓发披忱表天陛。

谆谆恢复次第陈,缕缕忠肝兼义气。

事关宫府在相通,亲贤远佞先汉隆。

后王不鉴高祖训,累我汉业遭尘蒙。

汉家贼姓难两立,王业偏安大无策。

鞠躬尽瘁臣所安,利钝成亏非可臆。

炎精无光赤灰冷,五丈原头将星殒。

牙前长史整旋军,巾帼老奴拜天幸。

煌煌二表明丹青,文追伊傅光六经。

留传人世劝忠荩,呵护时有神威灵。

英雄无命古如此,大节堂堂映青史。

君不见二十四疏请回銮,东京留守衔悲死。

(0)

醉蓬莱.代寿黔国上公

看金波遥映,玉镜高飞,昆明池沼。

近天上中秋,人间蓬岛。

节堂深,筹边楼迥,正雨晴风袅。

青鸟喉歌,红鸾掌舞,仙音缭绕。

白鹤南来,锦书为报。云动三山,星飞五老。

汉节唐符拜,重华天表。

玉尘谈诗,金钗压鬓,向琼枝齐祷。

愿岁岁长春,年年此日,恩波难老。

(0)

曾氏三贞堂

客行兰溪上,有屋甚炜煌。

借问谁所居,云是世节堂

世节果何为,一门凛三孀。

三孀本一姓,婉娩金玉相。

父兄实佳士,夫子各才良。

于归期白首,中道俱沦亡。

韶华岂弗念,夙昔佩礼章。

捐生以相从,之死庸何伤。

此身宁足顾,老稚谁扶匡。

节义古所重,焉敢违纲常。

无贻九京羞,旌表非所望。

一孀逝已久,二孀政康强。

存者膺孝养,没者留芬芳。

而客闻此语,流涕忽沾裳。

寄言观风使,采之献明光。

(0)

程母朱氏亢节守志寿跻百岁李雪庵为书寿乐堂崇节堂六大字以昭山窗先生之遗泽二子白玉君玉复扁其楼曰朝阳曰拂云其孙成得请予记之乃咏次四诗云·其二崇节堂

节堂中妇德全,岂期偕老不齐年。

萧萧白发青霜肃,耿耿丹心白日悬。

身比琼瑶应共粹,志如金石自同坚。

玉堂肯与书贞节,史笔当今继马迁。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