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rú zǐ kě jiào ㄖㄨˊ ㄗㄧˇ ㄎㄜˇ ㄐㄧㄠˋ
孺子可教
◎ 孺子可教 rúzǐ-kějiào
[the young man is worthy to be taught] 喻指年轻人有培养前途
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史记·留侯世家》
- 基本含义
- 指年幼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也用来形容人们对有才能、有潜力的年轻人进行培养和教育。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年轻人有才能和潜力的评价,也可用于教育领域,强调年轻人的教育重要性。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时代。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孺子可教也,童子可杀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年幼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有才能的年轻人可以培养,而不应该因为他们的年龄而忽视他们的潜力。后来,人们将其中的“孺子可教”作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年轻人有潜力,值得教育和培养。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孺”、“子”、“可”、“教”。
- 例句
- 1. 这个年轻人的才能很出色,真是个孺子可教。2. 老师对他很看好,认为他是个孺子可教的人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孺子可教”这个成语与“年轻有才能”的意思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年轻的孩子正在接受老师的教育,而老师在一旁满怀希望地看着他,因为他相信这个孩子有很大的潜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中国古代对年轻人教育的重视。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教育有关的成语,如“知识改变命运”、“温故知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说,我是个孺子可教的好学生。2. 初中生: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因为他相信我们都是孺子可教的。3. 高中生:老师对我说,我有很大的潜力,是个孺子可教的人才。4. 大学生: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孺子可教的,只要我们愿意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