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功缌一词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勇敢。可以用来形容军人、救援人员、医生等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英勇精神。
- 例句
- 1. 在面对困难时,他表现出了真正的功缌精神。2. 面对危险,他毫不退缩,展现出了功缌的勇气。
- 基本含义
- 指临危不乱、勇于面对困难和危险的精神状态。
- 基本解释
古丧礼中大功、小功和缌麻三种丧服的通称。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四:“每遇功緦之戚,輒茹素一月,皆可以风厉薄俗。”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郭子仪 三十年无緦麻服,人或疑其不然。 安厚卿 枢密逾二纪无功緦之戚,乃近岁事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等,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爸爸学习,他在工作中总是表现出了功缌的精神。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我们应该像功缌一样勇敢面对,不退缩。3. 高中生: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功缌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吴汉传》中记载了一个与功缌相关的故事。当时,吴汉统领军队,被敌军围困在山中。他的兵士们都感到绝望,但吴汉却表现出了非常坚定的精神。他告诉士兵们:“缌衣之功,不如缌敌之功。”意思是缝补衣物的功劳不如缝补敌人的功劳,鼓励士兵们勇敢面对敌人。最终,吴汉带领士兵们成功突围,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功缌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缝补衣物的动作联系起来记忆。想象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像缝补衣物一样坚定和勇敢,就能记住功缌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是一个人,谓语是“功缌”。
- 详细解释
- 功缌是由“功”和“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功”指的是功绩、功劳,“缌”指的是缝补衣物。合在一起,表示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能够表现出勇敢和坚韧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