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解缆(开船)。 唐 陶翰 《赠房侍御》诗:“扁舟入五湖,发缆 洞庭 前。”
- 基本含义
- 指船只起锚离开港口,继续航行。
- 详细解释
- 发缆是一个航海术语,用于描述船只起锚离开港口,继续航行的情景。这个成语比喻人在困境中摆脱束缚,重新开始新的行动或事业。
- 使用场景
- 一般用于形容人们摆脱困境,重新开始努力的情景。可以用于讲述个人经历、团队合作、企业发展等方面。
- 故事起源
- 发缆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一年》中,当时描述了一个诸侯国向齐国进攻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齐国的船只原本被敌军围困在港口,无法离开。后来,齐国的军队发动突袭,打败了敌军,船只起锚离开了港口,继续航行。从此,"发缆"成为了一个形容人们摆脱困境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发”表示起锚,第二个字“缆”表示船缆。
- 例句
- 1.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勇敢发缆,就一定能够克服困境。2. 公司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后,成功发缆,重新找到了发展的机会。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发缆”比喻为船只起锚离开港口,象征着人们摆脱困境,重新开始新的行动。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艘船,在遇到困境时,勇敢地发动引擎,解开缆绳,起锚离开港口,继续前进。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者观看电影、电视剧等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发缆”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遇到了很多难题,但我勇敢发缆,继续努力,最终取得了好成绩。2. 初中生:面对学业的压力,我决定发缆,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3. 高中生:高考前夕,我发缆,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决心发缆,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