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官吏违法失职。《左传·桓公二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宋书·周朗传》:“今高卑贸实,大小反称,名之不定,是谓官邪。”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台谏分职》:“御史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清会典·刑部·律纲》:“凡明刑勅法,其文有二:曰律,曰例……附其目三百四十有六例,各随之以平庶狱,以儆官邪,以靖兇顽,以昭风劝。”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滥用职权,恃官傲物,行事不正。
- 详细解释
- 官邪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官”和“邪”两个字组成。官指的是担任官员的人,邪表示不正义、不正当的行为。官邪一词表示官员滥用职权,不按照法律法规行事,甚至恃官傲物,目中无人。官邪是对官员行为的批评和警示,提醒人们要注重廉洁、公正和正义。
- 使用场景
- 官邪一词常用于描述官员滥用职权、不公正行为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官员的不正之举,也可以用来警示身边的人不要滥用权力。在日常生活中,官邪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职位或权力滥用的情况,例如企业老板或领导者滥用职权。
- 故事起源
- 官邪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场环境。在古代,官员拥有权力和特权,有些官员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对百姓不公平。这种官员的行为被人们称为“官邪”,并成为了一种贬义词。
- 词语结构
- 官邪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这位官员滥用职权,行为非常官邪。2. 领导者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不要陷入官邪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官邪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戴着邪恶的面具,滥用职权,行事不正,这样的形象会更加深刻地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官邪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中国古代官场的历史文化,了解官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如何防止官员滥用职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班长滥用职权,对同学们很官邪。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当一个廉洁公正的官员,绝不官邪。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强监督,防止官员滥用职权,陷入官邪。4. 大学生:官邪是社会不公的根源,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改变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