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三善通常用来赞美一个人具备了善良、善解人意、善待他人的品质。可以用于赞美朋友、家人、同事等人的善良行为。
- 例句
- 1. 他是一个具备了三善的人,总是乐于帮助别人。2. 她的三善品质让她在工作中备受赞赏。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具备了善良、善解人意、善待他人三个品质。
- 基本解释
(1).指臣事君,子事父,幼事长的三种道德规范。《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文选·沉约<齐故安隆昭王碑文>》:“协隆三善,仰敷四德。” 张铣 注:“三善,谓事君、事父、事长也。”《隋书·史祥传》:“仰惟体元良之德,焕重离之暉,三善克修,万邦以正。”
(2).三样好处。《明史·刘应节传》:“ 通 仓无腐粟, 京 军沾实惠, 密云 免僉商,一举而三善备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善良、善解人意、善待他人相关的成语,如“仁者爱人”、“以德报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三善的同学,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东西。2. 初中生:她具备了三善的品质,善良、体贴又乐于助人。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主席,他展现了三善的品质,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三善的品质,善于与人交流,善待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故事起源
- 关于三善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与梁惠王进行了一次对话。在对话中,孟子以梁惠王的身份问孟子:“有一位君子,他善良、善解人意、善待他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孟子回答说:“这个人具备了三善,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从此,三善成为了赞美一个人品德高尚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善”与“三个善良的品质”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三善是形容词短语,由“三”和“善”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三善是由“三”和“善”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数量,表示多个;“善”表示善良、善解人意、善待他人的品质。三善指一个人具备了善良、善解人意、善待他人三个品质,是对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