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一大环上套二小环。鋂,大连环。《诗·齐风·卢令》:“卢重鋂。” 孔颖达 疏:“谓一大环贯二小环也。” 宋 梅尧臣 《甘陵乱》诗:“围城几匝如重鋂,万甲雪色停皑皑。”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威望或声誉很高,使人肃然起敬。
- 详细解释
- 重鋂是由“重”和“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重”意为严肃、严重;“鋂”意为名声、威望。整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声誉或威望非常高,让人敬畏和敬重。
- 使用场景
- 重鋂常用于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或社会地位上非常受人尊敬和推崇的人。比如,一个在学术界有很高声望的教授,一个在商界有很高地位的企业家,或者一个在社会公益事业上有很大贡献的人,都可以被形容为重鋂。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楚国的大夫子申缜。当时,他任职于楚国的贵族家庭,一次他在家族的祭祀仪式上,因为他的仪态庄重和言辞严肃,让在场的人都深感他的威望和声誉,从而形成了“重鋂”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重鋂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这位教授在学术界的地位非常高,被誉为重鋂。2. 他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享有重鋂的声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重鋂”。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威风凛凛地俯视众人,展现出他的威望和声誉,从而联想到“重鋂”。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声誉和威望相关的成语,如“声名狼藉”、“声誉卓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一位很有威望的老师,同学们都很敬重她,可以说她是一个重鋂。2. 初中生:我的数学老师在学校里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他的教学水平很高,被大家称为重鋂。3. 高中生:我的爸爸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在商界的地位非常高,被人们称为重鋂。4. 大学生:我校的校长在教育界有很高的声誉,他的领导能力和学术造诣让人肃然起敬,可以说他是一个重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