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忍受痛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汝父茹痛九泉,诉于地府。”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我国民茹痛吞声,亦勉遵政府之命令,多所供其牺牲。”
- 基本含义
- 忍受痛苦或痛心的折磨。
- 详细解释
- 茹痛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茹意为忍受、承受,痛指痛苦、疼痛。茹痛形容一个人在心灵或身体上承受巨大的痛苦,但仍然坚强地忍受下来。
- 使用场景
- 茹痛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境、痛苦或不幸时的坚强和忍耐力。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失去亲人、遭受重大打击、遭受不公正待遇或面临艰难抉择时的内心痛苦但仍然坚强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晋书·干宝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朝梁时,有一位名叫茹法云的文人,在被掳为俘虏后,他的妻子和儿子被迫被人卖到了远方。茹法云虽然心痛至极,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茹法云的坚韧和承受痛苦的精神被人们传颂,后来就形成了成语茹痛。
- 词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
- 例句
- 1. 在经历了一场车祸后,他茹痛地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但仍然坚持工作。2. 她茹痛地忍受着离别的痛苦,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她选择了离开。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茹痛”与“忍痛”相联想,两者发音相似,都表示忍受痛苦的意思,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成语,如“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等,来进一步了解和拓展有关忍耐和承受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没考好,爸爸妈妈对我很生气,但我茹痛地接受了他们的批评。2. 初中生:我最好的朋友突然转学了,我茹痛地面对了一个人的日子。3. 高中生:我在高考前遭遇了家庭的变故,但我茹痛地坚持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