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招纳一般用于表达对某人的欣赏和接纳,常用于描述招聘、选拔人才或接纳新成员等情境。
- 例句
- 1. 公司正在招纳优秀的销售人员。2. 老师招纳了一位新学生,希望他能为班级增添活力。
- 基本含义
- 招收并纳入,接纳
- 基本解释
◎ 招纳 zhāonà
[recruit] 招引;接纳
招纳贤士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招纳”相关的成语,如“招贤纳士”、“招摇过市”等,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招纳了一个新同学,我们要热情地接待他。2. 初中生:学校正在招纳优秀的篮球队员,我要努力训练,争取入选。3. 高中生:大学正在招纳各个专业的优秀学生,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争取被录取。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个有关招纳的故事。古代齐国国君僖公招纳了一个贤士,他的名字叫做晏婴。晏婴是一个聪明才智过人的人,他曾劝谏过齐国国君,因此受到了僖公的赏识。僖公对晏婴说:“我招纳你,是因为你具备了能够辅佐我的才能。”这个故事使得“招纳”一词在后来逐渐演变为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招纳”这个词语联想为一个老师在招收学生的场景。想象一个老师站在讲台前,伸出双手,表示欢迎和接纳。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招纳”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动词
- 详细解释
(1).招引接纳。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高楼观而下道德,广苑囿而狭招纳。”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广川无逆流,招纳厕羣英。”《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所过剽掠,自为甲兵,招纳亡命。”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丞相自嫌家族单寒,把天下同姓,尽行招纳。”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七月》:“去岁, 柳州 之役,彼等间关至 香港 招纳人才时,余在 美国 ,而无以应之也。”
(2).犹招降。《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习 到官,诱諭招纳。”《南史·鲁爽传》:“ 文帝 累遣招纳,许以为 司州 刺史。” 宋 范仲淹 《王君墓表》:“言事者或请夷灭,或请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