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槁箨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才能不再进步,思想僵化。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当一个人停滞不前,不再有新的想法或进步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 例句
- 1. 他以前很有创造力,但现在变得槁箨了。2. 这个科研团队需要新的血液,否则会变得槁箨。3. 年纪大了,不要让自己变得槁箨。
- 基本含义
- 指竹子的枝叶干枯、不生长,比喻人的才能不再进步,思想僵化。
- 基本解释
干枯的笋壳。 明 陈子龙 《应本序》:“然未有如近世之踳駮淫滥,言不顾行者,汗牛之文,同於槁籜,识者悼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竹子的成语,如“竹报平安”、“竹篮打水一场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爷爷退休后变得槁箨了,不再学新的东西。2. 初中生: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已经槁箨了,需要更新一下。3. 高中生:有些学生学习不进步,变得槁箨了,需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 故事起源
- 槁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故事中,齐国的相国管仲因为年老,不能再提出新的建议,于是有人说他的才能像竹子的枝叶一样干枯不再生长,就出现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棵竹子的枝叶干枯,不再生长,代表人的才能停滞不前,思想僵化。
- 词语结构
- 槁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槁箨是由“槁”和“箨”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槁”指的是竹子的枝叶干枯,不再生长,“箨”指的是竹子的秆子。成语“槁箨”比喻人的才能停滞不前,思想僵化,不再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