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下策。《史记·黥布列传》:“ 布 反不足怪也。使 布 出於上计, 山东 非 汉 之有也;出於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於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晋书·王敦传》:“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一:“ 友谅 出此下计,不亡何待。”
- 基本含义
- 用心险恶地谋划别人的不利
- 详细解释
- 下计是指某人用心险恶地谋划别人的不利,通过诡计、阴谋等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成语形容人心机深沉、狡猾狠毒,常常用来形容那些用阴险手段达到自己目的的人。
- 使用场景
- 下计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常常出现。可以用于形容小说、电影或戏剧中反派角色的手段和策略,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心机深沉、不择手段的人。
- 故事起源
- 下计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孙叔敖曾经下计陷害了齐桓公。孙叔敖在齐桓公驾临他的府邸时,故意安排了一对象征着吉祥的鸟儿,结果齐桓公因此被误导,采取了错误的行动,导致了齐国的一系列不利局势。这个故事成为了下计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下计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下和计。下表示施加、施展的意思,计表示计谋、策略的意思。
- 例句
- 1. 他用心机下计,让我陷入了困境。2. 这个反派角色总是善于下计,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下计”这个成语与它的基本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暗地里偷偷地下计划,用心险恶地谋划别人的不利,这样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下计相关的成语,如上计、中计等,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下计让我考试不及格。2. 初中生:那个坏人总是下计欺负我们。3. 高中生: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下计陷害了别人。4. 大学生:这个角色在电影中总是善于下计,让人无法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