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行险常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敢于冒险、勇往直前的人。它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在面临困难时要谨慎行事,避免冒险行动。
- 例句
- 1. 他为了救人,不顾个人安危,行险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2. 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有勇气行险,才能取得成功。
- 基本含义
- 冒险行动或采取危险的举动。
- 基本解释
(1).做冒险的事;走危险的路。《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郑玄 注:“险,谓倾危之道。” 孔颖达 疏:“小人以恶自居,恒行险难倾危之事,以徼求荣幸之道。”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今子又以行险为车之罪。夫车之为道,岂乐於行险耶?度不得已而至乎险,期勿败而已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是此一书者,非阐明词学之书,乃教人行险播恶之书也。”
(2).特指行于水上。《史记·河渠书》“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 裴駰 集解引《尸子》:“行涂以楯,行险以樶,以沙以轨。” 宋 杨时 《岳阳书事》诗:“忽看舟子玩行险,更欲飞帆借风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行险相关的成语,如“不择手段”、“铤而走险”等。这些成语都有着与行险相似的含义,可以帮助拓展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比赛中行险地跳了个大跳,最后拿到了冠军。2. 初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决定行险去参加全国的书法比赛。3. 高中生:他为了帮助朋友,行险闯入了敌人的基地,最终成功救出了朋友。4. 大学生:创业的道路上充满了风险,我们必须敢于行险,才能取得成功。
- 故事起源
-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兵书。其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句话意味着战争中,没有固定的形势和策略,能够根据敌方的变化灵活应对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这句话也启发了人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变通、灵活应对。因此,行险这个成语也隐含了这种灵活应对的意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行险”这个成语与勇往直前、冒险行事等词语进行联想记忆。也可以通过创造一个与行险相关的故事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行险是由“行”和“险”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行”表示行动,动词;“险”表示危险,名词。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冒险行动。
- 详细解释
- 行险是指在面临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冒险采取行动。这种行动通常是冒险的、有风险的,但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