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编联柳木制成的书简。 汉 孙敬 到 洛阳 ,在太学左右一小屋安置其母,然后入学,编杨柳简以为经。见《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 李善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后因用作苦学的典故。 隋 江总 《建初寺琼法师碑》:“东山北山之部,贯花散花之句,并编柳成简,题蒲就业。” 唐 裴铏 《传奇·封陟》:“贪古人之糟粕,究前圣之指归;编柳苦辛,燃粕幽暗。”
- 基本含义
- 指编织柳条,比喻编织言辞或伪造证据。
- 详细解释
- 编柳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将犯人绑在柳树上,用柳条编织成笼子,使其无法动弹。后来,人们将编织柳条的动作比喻为编织言辞或伪造证据,用以欺骗他人。
- 使用场景
- 编柳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用虚假的言辞或伪造的证据来欺骗他人。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某人的谎言或欺骗行为。
- 故事起源
- 编柳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罚方式。在古代,犯人常常被绑在柳树上,用柳条编织成笼子,以此来惩罚犯人。后来,人们将编织柳条的动作比喻为编织言辞或伪造证据,用以欺骗他人。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 例句
- 1. 他编柳诬告了无辜的人,被揭穿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2. 这个人善于编柳,经常用谎言来欺骗他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柳条编织的形象,将编柳与编织言辞或伪造证据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编织柳条的同时,他也在编织谎言或伪造证据。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编熊、编筐等,来扩展对编柳这一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编柳诬告同学,被老师发现了。2. 初中生:这个人编柳欺骗了公司,最终被开除了。3. 高中生:政客们常常使用编柳的手段来忽悠选民。4. 大学生:在法庭上,律师使用了编柳的策略来为被告辩护。5. 成人:他编柳谎称自己是个高级经理,以此来骗取他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