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剔拨常用于描述某人对事物要求苛刻,对他人的言行举止挑剔,以及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对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
-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剔拨得很严格,从不容许有任何瑕疵。2. 这个老板非常剔拨,对员工的工作要求很高。
- 基本含义
- 剔拨是指挑选、挑剔、挑毛病。
- 基本解释
(1).犹点拨,开导。《朱子语类》卷十六:“才剔拨得有些通透处,便须急急躡踪趲乡前去。”《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这两个学生将来是两个大器,正该请一个极好的明师剔拨他方好。”
(2).拨动。 萧军 《羊·货船》:“大个子翻扬着铁锨;一刻又用长长的钢钩在两张贪婪的嘴里剔拨着,搅动着。”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成语和词语来拓展对剔拨的理解,例如“一丝不苟”、“挑剔”、“苛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总是剔拨我的作业,要求我写得更规范。2. 初中生:她是个剔拨的人,对自己的外貌要求很高。3. 高中生:这位老师非常剔拨,对学生的论文要求非常严格。4. 大学生:这个项目经理对团队的工作要求非常剔拨,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
- 故事起源
- 《孟子·滕文公上》中有一段描写孟子剔拨的故事。孟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他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和言行举止的规范。据说,有一次孟子去拜访滕文公,滕文公派人在路上摆放一堆牛粪,观察孟子的反应。孟子走过牛粪时,小心翼翼地踩在牛粪的边缘,以免弄脏鞋子。这个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孟子剔拨的精神。后来,人们用“剔拨”来形容对事物要求严格,挑剔缺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剔拨”与剔毛病的动作联想在一起,形象地表示对事物要求严格、挑剔的意思。可以想象一个人用镊子剔去一根根毛病,表示对事物要求非常严格。
- 词语结构
- 剔拨是一个双音双义的成语,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动词组成,表示对事物要求严格、挑剔。
- 详细解释
- 剔拨指挑选或挑剔的行为,常用于形容人对事物要求严格,挑剔缺点或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