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称蕃 ”。自称藩属。向大国或宗主国承认自己的附庸地位。《汉书·宣帝纪赞》:“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赵佗 ﹞蹶然起坐,心觉改悔,奉制称蕃。” 唐 薛道衡 《老氏碑》:“感义怀仁,称藩请朔。” 元 孟祺 《贺平宋表》:“始则有称姪纳币之祈,次则有称藩奉璽之请。”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宣称臣服。
- 详细解释
- 成语“称藩”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古代,中国的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其他国家或地区常常向中国朝廷称臣,表示臣服和归附。因此,“称藩”成语也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宣称臣服,表达出对其权威的承认和依附。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表示臣服、归附或依附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比喻一个个人或组织向另一个个人或组织表示服从、崇拜或依附。
- 故事起源
- 据传,成语“称藩”最早出自《史记·卫康叔世家》。当时,卫康叔被强大的晋国追杀,只得逃到了齐国。齐国君主孟尝君得知卫康叔的情况后,立即派人去接他,并宣称称臣于晋国,以显示对晋国的依附和臣服。这个故事成为了“称藩”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成语“称藩”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称”和“藩”。其中,“称”表示宣称、声称的意思;“藩”表示边境、边防的意思。两者结合起来,表示向边境宣称臣服。
- 例句
- 1. 他们国家已经向我们国家“称藩”,表示愿意臣服于我们。2. 这个组织一直以来都向权威人物“称藩”,没有自己的主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称藩”拆分成“称”和“藩”来记忆。其中,“称”可以理解为宣称、声称,而“藩”可以理解为边境、边防。通过将两个词语的含义结合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和使用场景。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成语“称藩”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学生都向老师“称藩”,老师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2. 初中生:这个学校一直以来都向优秀学生“称藩”,希望能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3. 高中生:这个国家向强大的邻国“称藩”,希望能够得到保护和支持。4. 大学生:他们的公司一直以来都向市场“称藩”,没有自己的独立创新能力。5. 成年人: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向权威机构“称藩”,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