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土司的词语解释
土司的意思
拼音:tǔ sī    注音:ㄊㄨˇ ㄙㄧ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该族人民的制度。也指授予这种官职的人。
[同音]
吐丝

英文翻译

1.(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民族首领世袭官职的制度) system of appointing national minority hereditary headmen in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详细解释

◎ 土司 tǔsī
(1) [toast]∶烤面包片。又称“吐司”
(2) [ruler of Yi nationality in China]∶元、明、清时期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由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
(1).亦称“ 土官 ”。 元 、 明 、 清 时期于西北、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按等级分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武职和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文职。 明 清 两代曾在部分地区进行改土归流。解放后,土司制度已废除。《元史·仁宗纪三》:“ 云南 土官病故,子姪兄弟袭之,无则妻承夫职。”《明史·职官志一》:“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土司之制,即 蜀 臣 诸葛亮 用 孟获 之意也;归流之制,则 鄂尔泰 、 张广泗 所秉庙算於 世宗 、 高宗 者也。”
(2).指土司官吏所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俗好歌》:“东西两 粤 皆尚歌,而西 粤 土司中尤盛。”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三是在上述两个系统以外,和南部 思普 一带的许多少数民族,就是 明 代叫作土司的地区。”

基本含义
指封建时代的地方官吏或统治者。
使用场景
土司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可以用于描述一些地方性的官员或统治者,或者用于形容某些地方的封建统治。
故事起源
土司制度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出现在宋代,后来在明清两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土司制度的出现是为了管理边疆地区,维护边疆稳定,同时也是一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统治。
词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这个小镇的土司是这个地方的实际统治者。2. 在封建社会中,土司享有很高的地方权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土司”:1. 将“土司”与封建社会中的地方官吏或统治者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土司在一定地区内行使权力的情景。2. 将“土司”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统治联系起来,想象土司制度在南方地区的历史背景。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了解土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历史课上学到了土司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官吏。2. 初中生:我们学习了土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3. 高中生:土司制度在封建社会中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权形式。4. 大学生:我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时,深入了解了土司制度的发展和变迁。
(0)
诗文中出现“土司”的诗词

太平土州飞来钟歌

金精鼓橐铜官飞,入江斗龙腾杀机。

丰隆击剑刜纽断,裹创蚀土瘖不归。

至今僵立土司界,偷儿磨鋊辄遭械。

云何神物此狡狯,荒徼图经失所载。

检校使者非黄车,足迹不蹋明都隅。

大小东阳能好事,手携毡蜡文新模。

文称钟主杨景通,富良刺史宏农公。

思琅广源兼节度,爵阶一一东都同。

户属太平为世族,高曾祖考皆勋庸。

帝婚乃缔寿阳主,陬陲惣辖销兵戎。

司凛山前架岩岊,崇庆寺开贲梵宫。

皇帝宝祚祝绵茂,太后圣寿增延洪。

爰铸此钟留供养,用舍柒千余斤铜。

会祥太庆纪年四,作记元宵镫月中。

曹良辅撰杨某笔,校书集贤华资崇。

我从纪年忆仿佛,实维安南李乾德。

乃父日尊僣帝制,设官比似中朝职。

夸张炎极假二州,渐稀使问羁縻绝。

岂如赵佗窃号聊自娱,朝廷容之坐姑息。

宝坊庄严今何在,钟矣铸错字不灭。

南郊授朔少常姓,不待天戈自相贼。

呜呼往事安足论,《涌幢小品》谈无根。

孰搜文字到瘴窟,何况此地当年犹异域。

我无书史足考稽,作诗尤如寸莛击。

归携墨本小长芦,铜鼓斋中张坐隅。

好借白莲寺僧日本书,东西对陈如璠玙。

胜读东方先生《十洲记》,或当阎家职贡蛮夷图。

(0)

苗刀歌

沙渠土司悍且豪,大为容美小散毛。

纳地久降诸峒长,尚存苗种悬苗刀。

此刀出匣三尺水,吴潭素练翻秋涛。

春鹏长尾自皎洁,鸊鹈安用寻常膏。

蛮儿矫健逞身手,累年剽掠横相遭。

官军缓攻议剿抚,民居杂处思奔逃。

留兹利刃经战斗,往往深夜闻鸣号。

即今向化买牛犊,兼有就学娴风骚。

朝廷德威加四海,金兵不向皋兰鏖。

罗平妖鸟避鹰隼,大宛天马随蒲萄。

东南自充财赋薮,零星荒土轻秋毫。

我来割符已数月,喜见风俗勤耕陶。

蛮君发冢一十二,苍藤绿树啼猧猱。

奠安有方赖守牧,奸宄屏迹弓矢韬。

此刀弃置常不用,遥看日月霜天高。

(0)

水西行

乌蛮遗种称罗鬼,剽悍断头能掉尾。

传从济火年代深,世土居然属宣慰。

我从里俗询大概。复取兴衰质诸史。

中古荒茫不足论,渊源请自先朝始。

洪武初年祸乱平,远略伧荒来越巂。

是时奢香一巾帼,跃马金陵谒天子。

承恩归去立奇功,一诺西南九驿通。

却笑五丁开不到,乱山高下隔蚕丛。

二百余年太平业,世世分藩比臣妾。

后来生聚启规模,四十八支互蟠结。

别开荆莽起台殿,硐户碉房高栉栉。

已分王土作王臣,旋练夷兵护夷穴。

剁牛磔犬片言重,聚蚁屯蜂一呼集。

布囊笼发毡覆肩,负弩操刀轻出没。

泰和功烈汾阳亚,神庙中年平播贼。

当时亦用水西兵,驱使前行借余力。

酿成殃祸启祯朝,杀吏围城气渐骄。

深宫南顾鞭难及,诸将西征功屡邀。

土司如狼吏如鼠,八捷余威弃归路。

内庄一夜陨河魁,明日三军齐缟素。

眼中大创真无几,可惜偷安旋就抚。

阁鸦关外晓传烽,霭翠营南夜鸣鼓。

迩来桑海变须臾,此辈根株未尽除。

夷性陆梁还似故,朝家谋略故非疏。

经营特借强藩力,辛苦开疆一载余。

至今父老犹能说,墨守输攻真劲敌。

老窠地险石作城,要陕不容双骑入。

铜牙毒矢毙濡缕,竹柄长矛利钩棘。

马蹄过岭捷于猱,革甲环身轻似叶。

连宵斫阵万炬明,散入深林晓无迹。

蛇神虫鬼助饕虐,飞食人头吐人血。

砦前路断临奔壑,失势一摧千万尺。

四山伐木斫作厢,裹用牛皮冒生铁。

石椒悬縆下槌门,雷斧轰天巨灵劈。

攀藤健儿气力尽,拍手蛮娘笑投石。

重围坐困又经时,转粟方愁乏良策。

岂知存灭总关天,渠首终成戏下悬。

万岭提封开四郡,一朝腥秽涤千年。

自此岩疆少蜂虿,余威远慑诸苗砦。

空留徼外廓清功,自蹈人间僣亡罪。

此日重劳问罪师,乌飞三匝失栖枝。

忽传耐德生还日,赵氏中山尚有儿。

乌蒙犄角称甥舅,曾是安坤旧婚媾。

也挈遗孤代乞哀,复归故土希恩宥。

颇闻军令竞邀驩,满许闲田复见还。

土贡纷纷呈铁踣,庚苴往往赐银盘。

寄语封疆诸大吏,从前开辟谈何易。

莫贪扯手纳金钱,此事孤雏有深意。

输粮禽贼尔何功,王会图成戎索同。

不见天心今厌乱,战场新鬼尽英雄。

(0)

秦良玉锦袍歌

锦袍耀日光陆离,盘龙隐起森之而。

何人裁制诧美艳,服者石砫女土司

忆昔平台曾召对,此袍得勿上方赐。

沧桑已变传后人,子孙仕袭能相珍。

云蓝绣袱重包裹,开视拂拭无纤尘。

巾帼将军匹者寡,一木曾思支大厦。

却敌常将白杆兵,请缨独跨桃花马。

轻躯结束披裲裆,杀贼不异驱群羊。

红颜宁甘老牖下,逝将效死为国殇。

夫人之没已百载,夫人之袍至今在。

其道闻风便激昂,况教睹物余光彩。

君不见,汾阳胄,临淮刀,史册侈谈不可见,后人想象神犹豪。

请看一袭西川锦,仿佛忠魂尚可招。

(0)

明忠顺三娘子画象歌

蠙珠缀耳围双貂,绿韝控马飞鸾绦。

天风吹动周昉笔,胭支漉汁倾生绡。

拂云堆外小垂手,春深留取边关柳。

银须冒顿剧风流,纂得外孙为幼妇。

桃僵李代早春时,不遣斑骓嫁袄儿。

红镫毡幕羊羔酒,从此青山罢贰师。

解忧下降真游戏,中朝漫洒江都泪。

何用重围画美人,翻新更出陈平计。

失妇封胡怒且羞,腰刀帕首走皇州。

申申莫听黄婆詈,格格还封孺子侯。

天书朝下泥金色,诏敕阏氏安反侧。

娘子军前兔首云,夫人城上蛾眉月。

雄威不竞仗雌风,长见珠帷驻大同。

侧鬓低呼乾阿?,翠钿微溜颊涡红。

挏酒如泉杯转递,踏歌悄听娇音脆。

红云骨杂换新妆,铃卒偷窥魂欲醉。

避面尹邢花两行,天教重嫁左贤王。

不劳须卜归严卫,永使蠕蠕走大荒。

三醮犹能逢赞普,琅琅啰呗飘神雨。

抛弓膜拜白衣郎,楼上横飞干道乳。

陈汤傅介等閒看,叉手终依天可汗。

谁遣恒河偷照鬓,春愁如水压雕鞍。

马市重开天驷蹶,黄花堡上秋云黑。

筹边都尉尔何人,鸳被虫钗充玉帛。

犹记璇宫夜召时,牂江驰传凤车迟。

更烦小李将军笔,为写且兰女土司

(0)

阳麌引

今年祖龙死,乃至明年亡。

佛狸死卯年,却待辰年戕。

历数推迁小嬴缩,天行有馀或不足。

东支跳梁历三世,四十五年称伪霁。

牂牁越巂入舆图,两戒山河归宰制。

佳兵不祥,天道好还。为贼自贼,为残自残。

我国金瓯本无缺,乱之初生自支孽。

徵兵以愿州,加饷以愿州。

土司一反西蜀忧,妖民一唱山东愁。

以至神州半流贼,谁其嚆矢繇支尤。

四入郊圻躏鲁齐,破屠邑城不可数。

刳腹绝肠,折颈摺颐,以泽量尸。

幸而得囚,去乃为支。支口呀呀,凿齿锯牙。

建蚩旗,乘莽车。视干城之流血,拥艳女兮如花。

呜呼支德之残如此,而谓天欲与之国家。

然则苍苍者其果无知也耶,或曰完颜氏之兴不亦然与。

中国之弱,盖自五代。宋与契丹,为兄与弟。

上告之神明,下传之子孙。

一旦与其属,支攻其主人。

是以祸成于道君,而天下遂以中分。

然而天监无私,馀殃莫赎。海水云昏,幽兰景促。

彼守绪之遗骸,至临安而埋狱。

子不见夫五星之丽天,或进或退或留或疾。

大运之来,固不终日。

盈而罚之,天将弃蔡以壅楚,如欲取而固与。

力尽敝五材,火中退寒暑。

汤降文生自不迟,吾将翘足而待之。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