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征用人力并考校其服役成绩。《周礼·地官·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 郑玄 注:“徵,徵召也。比,案比。” 贾公彦 疏:“谓政教号令、徵发校比之等也。”
2.称征收钱粮而比较其多寡之数。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三》:“南方之吏,又日困於徵比之劳。”
- 基本含义
- 比较
- 详细解释
- 徵比是由徵和比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徵指的是古代乐谱中的标记,表示高音;比指的是低音。徵比的意思是比较高低音的声音,引申为比较事物的优劣、长短、高低等。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优劣、长短、高低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比较人的能力、品德等方面的评价。
- 故事起源
- 徵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鹤鸣》中,原句为“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鸡栖于宇,百兽率舍。徵彼鸣者,比物无已。”意思是鹤的叫声在九皋山上回荡,声音传到了野外;而鸡的叫声只能在家中听到,百兽都停下来听。鹤的声音很高,鸡的声音很低,这就是徵比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徵比是由两个单独的词组成的成语。
- 例句
- 1. 这两部电影很难徵比,都有自己的优点。2. 他的才华和努力是无法徵比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徵比的发音与“争必”进行联想,表示比较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比较相关的成语,如“妙手回春”、“一比高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支队伍的表演和那支队伍的表演徵比一下,看看谁更好。2. 初中生:我们班级的篮球队和对方班级的篮球队徵比了一场激烈的比赛。3. 高中生:这两本书的内容很难徵比,都是经典之作。4. 大学生:这两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徵比起来,有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