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回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女﹞大言曰:‘我謁侍御王,寧謁给諫王耶!’回轡而归。”参见“ 迴轡 ”。
犹回马。泛指回行。 唐 杜甫 《冬狩行》:“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迴轡擒西戎。”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长鲸入鼎兮中原,六龙迴轡兮 蜀 门。”《旧唐书·王毛仲传》:“ 天宝 中, 玄宗 在 华清宫 ,乘马出宫门,欲幸 虢国夫人 宅。 玄礼 曰:‘未宣敕报臣,天子不可轻去就。’ 玄宗 为之迴轡。”
- 基本含义
- 悔过自新,改正错误。
- 详细解释
- 回辔是由“回”和“辔”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回”指回头,表示改正错误;“辔”指马的辔头,表示掌握住方向。回辔的意思就是犯错误后能够悔过自新,改正错误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回辔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犯错误后能够及时认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它可以用于各种生活场景,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
- 故事起源
- 回辔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左下》:“人之有过,能识其过而能改者,谓之回辔。”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才能被称之为回辔。
- 词语结构
- 回辔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回”和名词“辔”组成。
- 例句
- 1. 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刻回辔了自己的过错。2. 只有回辔过来,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原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回”字表示回头,再联想“辔”字表示掌握住方向,来记忆回辔的意义。同时,可以多运用这个成语来造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悔过自新”、“改过自新”等,来扩大对于回辔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做错了作业,但是我回辔了,下次一定认真完成。2. 初中生:我在考试中作弊了,但是我意识到了错误,回辔了自己的行为。3. 高中生:我之前对朋友说了一些伤人的话,后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回辔了自己的过错。4. 大学生:我在实习的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但是我能够回辔并及时改正,避免了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