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仁寿镜常用于描述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自省,以及追求道德修养和美德的过程。可以用于教育、道德教育、心理辅导等场景。
- 例句
- 1. 他经常用仁寿镜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以便不断进步。2. 她把仁寿镜比喻为人生的导师,能够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
- 基本含义
- 仁寿镜是指能够反映人物品质和行为的镜子,也可比喻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自省。
- 基本解释
晋 都 洛阳 仁寿殿 之镜。 晋 陆机 《与弟云书》:“ 仁寿殿 前,有大方铜镜,高五尺餘,广三尺二寸。” 唐 温庭筠 《上翰林萧舍人诗》:“万象晚归 仁寿 镜,百花春隔 景阳 鐘。”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修养、人品美德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之交淡如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通过仁寿镜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友好和善良。2. 初中生:每个人都应该拿起仁寿镜,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品质。3. 高中生:仁寿镜是我们追求道德修养和美德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自省和反思的意识。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要用仁寿镜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品质,努力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 故事起源
- 仁寿镜最早出现在《庄子·德充符》一篇文章中。文章讲述了一个人在市场上买到了一面仁寿镜,这面镜子能够反映人们的品质和行为。当这个人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时,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于是开始反思和自省,努力修正错误,追求美德和道德修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仁寿镜”与反思和自省的意义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这面特殊的镜子前进行反思和自省的场景,以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仁寿镜是由“仁”、“寿”和“镜”三个字组成的。
- 详细解释
- 仁寿镜的“仁”指的是仁爱、仁心,表示人的品质和行为要具备仁爱之心;“寿”指的是长寿、长久之意,表示人的品质和行为要具备长久的好处。仁寿镜比喻人们通过反思和自省,能够看清自己的行为和品质是否符合仁爱之道,并能够持之以恒地改正错误,追求长久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