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用烟、火熏烤。稗海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堂内烟火薰灼,烹爨甚鲜。”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宿生盲报》:“亟呼左右,取束藳周其身,以火薰灼其目。”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盖贼用以作炊者。石受薰灼,左侧黔黑,而文字无恙。”
(2).比喻以气势凌人。《陈书·皇后传论》:“於是 张 孔 之势,薰灼四方,大臣执政,亦从风而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数年之间,聚贿千万。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僕射,一时薰灼无比。” 清 薛福成 《书<明史·熹宗懿安张皇后传>后》:“当 客 魏 权燄薰灼,屡以宫中法绳 客氏 。”
- 基本含义
- 用火烤烧或炙烤,比喻严厉批评或严厉斥责。
- 详细解释
- 薰灼指用火烤烧或炙烤,比喻严厉批评或严厉斥责。它形象地描绘了批评者或斥责者像火一样烧灼人的错误或过失,以期通过严厉的言辞使其受到警戒或改正。薰灼一词常用于形容批评或斥责的力度非常大,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 使用场景
- 薰灼一词常用于形容严厉批评或严厉斥责的场景。比如在工作中,上级对下级的错误或失职进行严厉的批评,可以用薰灼来形容。在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或学习态度进行严厉批评,也可以用薰灼来形容。此外,在社交场合中,如果有人对他人的言行或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或斥责,也可以用薰灼来形容。
- 故事起源
- 薰灼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故事中,齐国的襄公要去参观鲁国,他的臣子建议他不要去,因为鲁国的君主鲁庄公是个严厉的批评家。薰灼一词就是在这个故事中被用来形容鲁庄公的严厉批评。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引申为一种形容严厉批评或斥责的说法。
- 词语结构
- 薰灼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薰”和“灼”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薰”表示用火烤烧或炙烤,“灼”表示烧灼。
- 例句
- 1. 老师对学生的懒散态度进行了薰灼式的批评,让他们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2. 领导对员工的工作失误进行了薰灼式的斥责,提醒他们要严谨细心。3. 这篇文章对社会问题进行了薰灼式的揭露和批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薰灼”与火焰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火焰在烤烧或炙烤的过程中释放出的强烈热量和光芒,来帮助记忆薰灼一词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薰灼相关的成语,如“火烧眉毛”、“火上加油”等,以丰富对严厉批评或斥责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同学们的调皮行为进行了薰灼式的批评,让大家都很害怕。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考试成绩进行了薰灼式的批评,要求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3. 高中生:班主任对我们的迟到现象进行了薰灼式的斥责,提醒我们要守时。4. 大学生:导师对我们的科研工作进行了薰灼式的批评,要求我们要更加严谨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