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发明订正。 章炳麟 《新方言·岭外三州语》:“因刺取二家言,凡六十餘事,颇有发正,别为一篇,察其语柢,出于冠带,不襍陆梁鄙倍之辞。”
- 基本含义
- 指使人发自内心地做出正确、正义的事情,表达了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
- 详细解释
- 发正是由“发”和“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发”表示发自内心,“正”表示正确、正义。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做事要发自内心,坚持正义和正确的道德标准。
- 使用场景
- 发正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举止正直、正义,坚持正确的事情,并且从内心深处产生积极的行为准则。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也可以用于教育引导他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 故事起源
- 关于发正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正直、正义的重视。
- 词语结构
- 发正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发”和形容词“正”组成。
- 例句
- 1. 他一直秉持着发正的原则,从不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2.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发正,坚持正义和公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发正”这个成语与“发自内心,坚持正义”这个意思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正直、正义相关的成语,如“廉洁奉公”、“忠诚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发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2. 初中生:我们应该用发正的行为去影响身边的人,共同维护社会的正义。3. 高中生:发正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不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坚持正义。4. 大学生:只有发正的人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