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官员、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次序办事,不擅自越权或乱来的场景。也可用于批评那些不按程序办事、乱作为的人。
- 例句
- 1. 这位公务员非常守纪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好的序官。2. 在这个公司,领导非常注重程序和次序,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序官。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次序办事。
- 基本解释
《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官员、程序相关的成语,如“官样文章”、“官官相护”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作业,不能乱来,要成为一个好的序官。2. 初中生:在学校里,学生要守规矩,不可以随意打架或者违反纪律,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序官。3. 高中生:考试时,我们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答题,不能作弊或者越权,要成为一个严格遵守规则的序官。
- 故事起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秦始皇曾派遣使者前往各地,检查官员的政绩和廉政。有一天,一位名叫盗跖的官员被派去检查某地的官员,他不按程序办事,随意指责和处罚官员,引起了公愤。后来,盗跖被秦始皇处死,成为一个反面教材。从此以后,“序官”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来批评那些不按规定程序办事、乱作为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序官”的发音“xù guān”与“顺关”相似,可以想象成一个官员按照顺序关上一扇门,表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次序办事。
- 词语结构
- 名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序官,古代官员的一种职务,主要负责官员的次序、程序等事务。成语“序官”比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次序办事,不擅自越权或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