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纳贡 nàgòng
[pay tribute] 交纳贡品
- 近义词
进贡
- 英文翻译
1.scottare
- 详细解释
(1).古代诸侯向天子贡献财物土产。《史记·齐太公世家》:“命 燕君 復修 召公 之政,纳贡於 周 ,如 成 康 之时。”《晋书·潘岳传》:“方今四海会同,九服纳贡。”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奏言‘ 山东 吏治废弛,借纳贡名,贪婪无厌。’” 韩北屏 《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 邓克拉土邦 时时蹂躏森林地带的其他土邦,要它们输诚纳贡。”
(2). 明 代科举制度准许人捐纳钱财入国子监,由生员捐纳者称纳贡,而由普通民人捐纳者称例监。 清 代有例贡,性质相近。《明史·选举志一》:“生员曰贡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 东海 李兰臺 见而器之,收诸幕中,资以膏火,为之纳贡,使应 顺天 举。”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国家或地区向中央政权献贡物或贡品。
- 使用场景
- 纳贡一词多用于历史文献、古代文学作品及相关研究中。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区或国家向另一个更强大的国家或组织屈服或向其提供贡品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纳贡制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各地区或国家向中央政权纳贡是一种表示臣服和彰显忠诚的方式。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广泛应用,并且对于维护统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词语结构
- 纳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古代中国各地向中央政权纳贡,以示臣服和彰显忠诚。2. 这个国家每年向邻国纳贡,希望保持和平关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纳贡”这个成语:1. 将“纳”字与“捺”字相连,表示向上捺去,表示向上献贡的意思。2. 将“贡”字与“工”字相连,表示向工作、辛勤努力的中央政权献上贡品。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历史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纳贡制度的相关知识。你还可以了解其他古代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古代,各地向中央政权纳贡是一种表示忠诚的行为。2. 初中生:纳贡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起到了维护统一国家的重要作用。3. 高中生:纳贡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广泛出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国家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