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拜 洛水 ,受图箓。帝王伪托君权神授的一种手段。《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垂拱 四年﹞五月庚申,得‘宝图’於 洛水 ……﹝十二月﹞己酉,拜 洛 受图。”参见“ 拜洛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才出众、学识渊博,能够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和经验。
- 详细解释
- 拜洛,古代中国传说中的聪明智慧的人物;受图,指接受图书、古籍。拜洛受图形容一个人具有博学多才、聪明智慧的特点,能够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和经验。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能够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和经验的情况。可以用来赞美他人的学识能力,也可以用来自嘲或调侃自己的学识。
- 故事起源
- 拜洛受图的故事源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列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智者,他的学识渊博、才智横溢,深受人们的敬仰。故事中的拜洛是主父列的学生,他也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物,能够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和经验。后来,人们用“拜洛受图”来形容具有博学多才、聪明智慧的人。
- 词语结构
- 拜洛受图是由“拜洛”和“受图”两个词语组成的。其中,“拜洛”表示聪明智慧的人物;“受图”表示接受图书、古籍。两者结合起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博学多才、聪明智慧的特点。
- 例句
- 1. 他是一个真正的拜洛受图,无论是文学、历史还是科学,他都有深入的研究。2. 她的学识渊博,真是拜洛受图啊!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拜洛受图”与聪明智慧的人物拜洛联系起来,想象他在接受各种图书和古籍的知识,从而形成记忆联结。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聪明智慧的人物拜洛的故事,以及主父列的传奇故事,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拜洛受图,每次课堂上他都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拜洛受图,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能广泛涉猎各种知识。3. 高中生:他是学校里的拜洛受图,不仅在学习上成绩优异,还参加了许多科技竞赛。4. 大学生:作为一名拜洛受图,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