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磔刑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种极其残酷的刑罚或惩罚方式,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极其严厉的待遇或惩罚。
- 例句
- 1. 这个犯罪团伙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应该给他们以磔刑。2. 这个国家的法律禁止使用磔刑这种残忍的刑罚。
- 基本含义
- 指用钉子将人钉在木板上,进行残酷的刑罚。
- 基本解释
(1). 五代 时始置的凌迟极刑。即割肉离骨,断肢体,然后割断咽喉。俗称剐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用内监》:“有内监 高云从 素与 于 相交善,稍洩机务,上闻之大怒,将 高 立置磔刑,其严明也如此。”
(2).比喻极大的痛苦。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一:“我受着那样的磔刑,荏荏苒苒地在 嘉定 住了四年,突然遭了意外的斥退。”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古代刑法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古代刑罚的名称和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了同学的铅笔盒,应该受到磔刑的惩罚。2. 初中生:这个国家对于恶意破坏公共财物的人采取了磔刑的刑罚。3. 高中生:历史上使用磔刑的国家通常被认为是暴虐和残忍的统治者。4. 大学生:现代社会已经废除了磔刑这种残忍的刑罚,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人道的刑罚方式。
- 故事起源
- 磔刑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刑法。在古代,磔刑是一种常见的酷刑,用于对付重罪犯或叛乱者。这种刑罚的残忍程度使得人们对其深感恐惧和厌恶,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钉在木板上,无法动弹,遭受极大的痛苦和折磨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磔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磔刑是一种古代的酷刑,用于惩罚重罪犯或叛乱者。刑罚的执行者会将被判处磔刑的人的手脚钉在木板上,使其无法移动,然后将其悬挂在公共场所,供人观看。这种刑罚残忍而残酷,给受刑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