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bā rén xià lǐ ㄅㄚ ㄖㄣˊ ㄒㄧㄚˋ ㄌㄧˇ
巴人下里
(1).即下里巴人。古代 楚国 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 巴 ,古国名,在今 四川 东部一带,古为 楚 地。下里,乡里。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 郢 中之听。”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2).泛指粗俗的作品。《平山冷燕》第十七回:“ 张寅 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之词只好涂饰閭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参见“ 下里巴人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非常谦虚、谦逊。
- 使用场景
- 巴人下里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谦虚、不自负的品质。可以用于赞扬、称赞一个人的谦逊态度和谦虚的品性。
- 故事起源
- 相传,在巴蜀地区有一位叫做李巴的人,他非常谦虚、和善。有一天,李巴去拜访一位名叫张丞相的高官。在进入丞相府之前,他主动脱下鞋子,赤脚进入丞相府。人们纷纷惊讶于他的谦逊,从此形成了“巴人下里”的成语,用以形容非常谦虚的人。
- 词语结构
- 巴人下里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成就非常谦虚,真是个巴人下里。2. 虽然他非常有才华,但他始终保持着巴人下里的态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巴蜀地区的人们以谦虚谨慎、和善为美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脱下鞋子,赤脚进入丞相府,展现出极度的谦逊和谦虚。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巴蜀地区的文化和传统,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谦虚、谦逊相关的成语,如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待人谦逊,真是个巴人下里的好孩子。2. 初中生:在比赛中,他赢得了冠军,但他并没有骄傲,一直保持着巴人下里的态度。3. 高中生:他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他从不炫耀自己的成绩,一直以巴人下里的态度对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