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陛戟的词语解释
陛戟的意思
拼音:bì jǐ    注音:ㄅㄧˋ ㄐㄧˇ
使用场景
陛戟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用来形容官员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或描述某人的权谋手段。
例句
1. 这位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使用陛戟,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2.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个陛戟之人,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基本含义
指官员居高位时,能够用权谋和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
基本解释

谓持戟侍卫于殿阶两侧。《汉书·霍光传》:“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 颜师古 注:“陛戟谓执戟以卫陛下也。” 南朝 梁 陆倕 《将至浔阳郡教》:“ 公孙 陛戟,既似井蛙; 延寿 执戈,实同儿戏。” 明 高启 《咏荆轲》:“行行造 秦 庭,陛戟衞甚周。”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兵器“戟”的形态和用途,以及古代官员的权谋手段和政治斗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班长就像一个小小的陛戟,总是用各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威。2. 初中生:这个政府官员就像一个陛戟,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不择手段地打击异己。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陛戟之人,他们通过权谋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4.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陛戟之人,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
故事起源
陛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原文为“陛下之事,臣戟以陈之”。这段文字意思是说,当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的事情时,要用戟来阐明。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引申为官员在高位上运用权谋和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记忆技巧
可以将“陛戟”联想成一个官员站在高位上,手持戟,用权谋和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词语结构
主体成语是“陛戟”,由两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陛戟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陛”指朝廷的台阶,意味着高位,而“戟”则是一种古代兵器,代表权谋和手段。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官员在高位上运用权谋和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0)
诗文中出现“陛戟”的诗词

登城

我登少城门,四顾天地接。

大风正北起,号怒撼危堞。

九衢百万家,楼观争岌嶪。

卧病气壅塞,放目意颇惬。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

上天祐仁圣,万邦尽臣妾。

横流始靖康,赵魏血可蹀。

小胡宁远略,为国恃剽劫。

自量势难久,外很中已慑。

籍民备胜广,陛戟畏荆聂。

谁能提万骑,大呼拥马鬣。

奇兵四面出,快若霜扫叶。

植旗朝受降,驰驿夜奏捷。

豺狼一朝空,狐兔何足猎。

遗民世忠义,泣血受汗胁。

系箭射我诗,往檄五陵侠。

(0)

平原咏东方生

陛戟千官列,衣冠九尺豪。

滑稽通强谏,辞赋变《离骚》。

车就公孙借,家令少妇操。

惟羞齿编贝,长对口无毛。

(0)

和陶咏荆轲

秦如马后牛,吕氏非复嬴。

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

功成志自满,积恶如陵京。

灭身会有时,徐观可安行。

沙丘一狼狈,笑落冠与缨。

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

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

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

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

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

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

渐离虽不伤,陛戟加周营。

至今天下人,悯燕欲其成。

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

(0)

同刘遂初修撰周伯温编修任大瞻经历王继志架阁西山行香次遂初韵

仙驭宾天久,衣冠出此游。

祗园金地古,汾水白云秋。

谒拜陪诸彦,跻攀展寸眸。

始知山水窟,近在帝王州。

深岫藏青霭,平芜映绿畴。

层台临太液,环海象瀛洲。

粤自遗弓剑,无从望黈旒。

明庭虚次舍,綵缆旧维舟。

陛戟盈千列,灵舆副九斿。

祠官侦伺谨,中使往来稠。

备礼兼今昔,求神遍显幽。

琅函开贝叶,玉瓒荐黄流。

肸蚃人天合,辉光日月侔。

遥看陈羽卫,疑是问龙楼。

花雨缤纷落,香烟泱漭浮。

重关罗虎兕,簇仗拥螭虬。

去去箫声远,微微扇影收。

清都成梦境,尘劫等浮沤。

归径缘湖尾,残阳挂树头。

举杯相慰藉,分席暂淹留。

物色迓行辔,风寒袭敝裘。

回瞻天路永,坐感岁时周。

恋阙惭衰朽,非材堕谬悠。

词休富鸿藻,珍赠若为酬。

(0)

官况

久旷三山直,空陪五日趋。

文无饰羽巧,心有刻舟愚。

陛戟愁饥死,关门骇宠呼。

缺然偏自愧,乘马与双凫。

(0)

七夕·其一

阿母云车下建章,茂陵秋草竟荒凉。

汉庭卿相如麻苇,只数窥窗陛戟郎。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