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以礼谒见。《后汉书·陈忠传》:“时帝数遣黄门常侍及中使 伯荣 往来 甘陵 ,而 伯荣 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謁。” 唐 贾岛 《寄毗陵彻公》诗:“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謁难。”《旧唐书·方伎传·神秀》:“时王公士庶,竞来礼謁。”
- 基本含义
- 礼貌地拜访或问候。
- 详细解释
- 礼谒是由“礼”和“谒”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礼”表示尊重和礼仪,“谒”表示拜访或问候。礼谒指的是以礼貌和恭敬的态度去拜访或问候他人,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
- 使用场景
- 礼谒常用于形容拜访长辈、领导或重要人物时所展示的恭敬和礼貌。也可以用来形容对待客人或朋友时的热情和尊重。
- 故事起源
- 礼谒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古代人们非常注重礼仪,尤其是在拜访他人时要以恭敬的态度去行动。礼谒这个成语就是形容这种恭敬的拜访方式。
- 词语结构
- 礼谒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礼”和动宾短语“谒”组成。
- 例句
- 1. 他礼谒长辈时总是非常恭敬。2. 每次拜访领导,他都会礼谒三次。3. 作为一个好朋友,我们应该时常礼谒彼此。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礼谒”拆分为“礼”和“谒”两个字来记忆。同时,可以想象自己拜访长辈或重要人物时要展示的恭敬和礼貌,从而深入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礼仪相关的成语和文化,例如“礼尚往来”、“尊老爱幼”等。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礼仪规范,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上学都会礼貌地向老师和同学们问好,这就是礼谒。2. 初中生: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要礼谒工作人员,不要乱摸展品。3. 高中生:面试的时候要注意礼貌和谦虚,礼谒面试官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