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偏邪不正。《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 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
(1).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 颜师古 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 秦韬玉 《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闻一多 《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
(2).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宣王 顿首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明帝 ﹞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 清 方以智 《通雅·称谓》:“ 魏明帝 使给使辟邪,召 司马懿 。辟邪,给使之号,犹 汉 之丞相苍头呼为宜禄也。”
(3).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避除邪祟。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韦庶人 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方伯取黄缎八尺,求书符辟邪。”
(1).屏除邪念。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闢邪以律。”
(2).驱除邪恶。 明 吕坤 《呻吟语·谈道》:“闢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 英文翻译
1.exorcise evil spirits; counteract evil force
- 基本含义
- 辟邪是指能够驱除邪恶势力,避免灾祸的能力或手段。
- 详细解释
- 辟邪一词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迷信观念,认为世界上存在着邪恶的力量,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不幸。辟邪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或物品,驱除这些邪恶力量,保护自己免受灾祸侵袭。
- 使用场景
- 辟邪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宗教仪式、风水布局、佩戴护身符等情境中,表示避免灾祸,保护自身平安的意思。
- 故事起源
- 辟邪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迷信观念。人们相信,世界上存在着各种邪恶的力量,如妖魔鬼怪、厉鬼等,它们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不幸。为了避免受到邪恶力量的侵袭,人们创造了各种辟邪的方法和物品,如挂门神、佩戴护身符等,以保护自己免受灾祸的影响。
- 词语结构
- 辟邪是一个动宾短语,由“辟”和“邪”两个字组成。其中,“辟”表示驱除、避免的意思,“邪”表示邪恶的意思。
- 例句
- 1. 他戴着一串辟邪的佛珠,相信可以保佑自己平安无事。2. 这个古老的仪式被认为具有辟邪的功效,可以驱除恶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辟邪这个成语。将“辟”字联想为驱赶、避免的意思,将“邪”字联想为邪恶的力量。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用手中的光芒驱散了周围的邪恶,达到辟邪的目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辟邪相关的中国文化和传统习俗,如门神、护身符等。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与保护、避免灾祸相关的成语,如“避祸求福”、“祈福祷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寺庙里买了一个辟邪的护身符,希望能够保佑我考试顺利。2. 初中生:我听说这个古老的仪式可以辟邪,所以我特意去参加了。3. 高中生:这个地方据说有很多邪灵,所以人们都来这里祈福辟邪。4. 大学生:我在家里挂了一幅辟邪的门神,希望能够保护家人平安。5. 成年人:我买了一串辟邪的佛珠,希望能够避免灾祸,平安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