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付出艰辛努力的情况,尤其强调个人付出的牺牲和痛苦。可以用于各种生活和工作场景,例如考试备考、工作升职等。
- 例句
- 1. 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他每天晚上都尝胆卧薪,努力学习。2. 这个项目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尝胆卧薪,全力以赴。
- 基本含义
- 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忍受艰辛,甚至付出牺牲和痛苦的努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屈原的其他故事和楚国的历史,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我每天都要尝胆卧薪,努力学习。2. 初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愿意尝胆卧薪,付出所有努力。3. 高中生:面临高考,我决心尝胆卧薪,全力备战。4. 大学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我愿意尝胆卧薪,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5. 成年人:为了事业的成功,我愿意尝胆卧薪,不怕艰辛和困难。
- 故事起源
- 古代楚国有一位爱国者屈原,他为了报国雪耻,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当时,楚国被秦国侵略,屈原担心楚国的安全,于是他提出了一个计划。他建议楚王设宴款待秦国使者,然后趁机刺杀使者,以激起秦楚之间的战争。然而,楚王并不听从他的建议,并将他贬谪到了边远之地。屈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决定忍受艰辛,付出牺牲和痛苦的努力。他吃了自己的肉以示决心,卧在薪上忍受寒冷。虽然最终他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他的精神一直被人们称颂。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尝胆卧薪”这个成语与屈原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屈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付出巨大努力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 词语解释
- cháng dǎn wò xīn ㄔㄤˊ ㄉㄢˇ ㄨㄛˋ ㄒㄧㄣ
尝胆卧薪(嘗膽卧薪)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自 吴 释归后,以柴草为床褥,经常尝苦胆,立志灭 吴 ,报仇雪耻。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后因以“尝胆卧薪”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明史·史可法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十洲三岛,莫非生聚教训之区;尝胆卧薪,别有扶危定倾之计。”亦作“ 尝胆眠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不共天讐,从此后尝胆眠薪休忘。”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