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宋史·食货志下一》:“ 全州 岁贡班竹帘, 简州 岁贡绵紬。”
(2).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汉书·食货志上》:“诸候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后汉书·蔡邕传》:“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 李贤 注引《尚书大传》:“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贡士。” 唐 张继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 吴 乡岁贡足佳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3).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明 清 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后 吕 以岁贡,廷试入都。”
- 基本含义
- 指按年岁定期进贡的贡品。
- 详细解释
- 岁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制度,各地每年都要向中央政府进贡一定数量的物品作为贡品,以表示对中央政权的臣服和尊重。岁贡通常是各地特产或特有的物品,如粮食、丝绸、瓷器等。岁贡这个成语后来也用来形容按照一定的规则或周期定期进贡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岁贡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区或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或周期向上级组织进贡或交纳贡品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按照一定的规律或周期提供某种物品或服务。
- 故事起源
- 岁贡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各地的领主或诸侯要向中央政府进贡,以表示对中央政权的臣服和尊重。这种进贡的制度被称为“岁贡”。后来,岁贡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表示按照一定的规则或周期定期进贡的情况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岁贡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每年,各地都要向中央政府进贡一定数量的物品作为岁贡。2. 这个地方按照规定,每个季度都要向上级单位交纳岁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岁贡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每年都要按时给中央政府进贡一定数量的物品,以表示对中央政权的臣服和尊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制度,了解岁贡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历史背景。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岁贡相关的成语,如“岁赐”、“岁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每年,我们家都要给亲戚送一些水果作为岁贡。2. 初中生:各地的特产每年都要按时交纳岁贡,以示对国家的尊重。3. 高中生:历史上,各地向中央政府进贡岁贡的制度是一种封建统治的象征。4. 大学生:现代社会中,各个行业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向政府交纳岁贡,以维护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