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同“ 张皇 ”。 清 李渔 《风筝误·逼婚》:“贤侄,你为何这等张惶?这头亲事,也聘得不差。”《西湖佳话·葛岭仙迹》:“ 钱塘 大旱,万姓张惶。” 鲁迅 《呐喊·白光》:“他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张惶的点了灯,看锄头无非倚着。” 巴金 《家》二十:“虽然这三个女人的脸上有着不同的表情,但是她们都带了一点张惶的样子,好像遭遇了非常的变故一样。”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因恐惧、惊慌而失去镇静,举止慌张。
- 详细解释
- 张惶是由动词“张”和形容词“惶”组成的成语。张,指面部肌肉紧张,表情紧绷;惶,指内心恐惧不安。合在一起,形容人因恐惧、惊慌而失去镇静,举止慌张。
- 使用场景
- 张惶常用于形容人在紧急、危险或突发情况下表现出的慌张失措的状态。可以用来描述个人或群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由于恐惧或紧张而失去冷静,举止不稳定、混乱无序的情景。
- 故事起源
- 张惶的故事源于《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西域出使时,遭遇了大风沙。班超的部下慌乱失措,而班超却能保持镇静,指挥部队安全度过危险。因此,后来人们用“张惶”来形容慌乱失措的人,以对比班超的冷静和果断。
- 词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
- 例句
- 1. 在地震发生时,大家都感到张惶不安。2. 考试前,同学们都显得有些张惶,紧张得不知所措。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张惶”与“慌张”进行联想,两个词的发音相似,意思也相近。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恐惧而张开嘴巴,眼睛瞪大,表情紧张慌张的样子,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张惶”相关的成语,如“惶恐不安”、“惊惶失措”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地震时,同学们都感到张惶,大家都躲到课桌下。2. 初中生:考试前,同学们都显得有些张惶,紧张得手心都出汗。3. 高中生:面对突发状况,大家都有些张惶,但我们要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