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视甚高、自负自大的人。可以用在讽刺、批评或者调侃他人的场合,表达对某人自大行为的不满或不以为然。
- 例句
- 1. 他总是自以为是,简直就是个角里先生。2. 别跟他争论了,他是个典型的角里先生,不会听别人的意见的。
- 基本含义
- 指自命不凡、自大的人
- 基本解释
汉 朝隐士四皓之一。《史记·留侯世家》“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唐 司马贞 索隐:“四人,四皓也,谓 东园公 、 綺里季 、 夏黄公 、 角里先生 。按:《陈留志》云:‘…… 角里先生 , 河内軹 人, 太伯 之后,姓 周 名 术 ,字 元道 ,京师号曰 霸上先生 ,一曰 角里先生 。’又 孔安国 《祕记》作‘禄里’。” 唐 李德裕 《伊川晚眺》诗:“ 汉 储何假 终南 客, 角里先生 在谷中。”参见“ 甪里先生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目中无人”、“自命不凡”等,了解它们的意思和使用场景,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不肯和我们一起玩,觉得我们不够好,真是个角里先生。2. 初中生:他不听老师的话,总是自以为是,简直就是个角里先生。3. 高中生:他自大傲慢,看不起别人,真是个典型的角里先生。4. 大学生:他总是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真是个角里先生。5. 成年人:那个人总是对别人傲慢无礼,真是个角里先生,让人很不喜欢。
- 故事起源
- 关于“角里先生”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类似的描述。这个成语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牛头人身的神明常常被描绘为自大傲慢的形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角里先生”与自大傲慢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高傲地翘着胡子、扬起下巴,仿佛拥有无上的权力和智慧。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词组
- 详细解释
- 角里先生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角里”和“先生”两个词组成。其中,“角里”指的是牛的角尖部分,象征着高傲和自大;而“先生”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合在一起,成语意味着一个人自命不凡、自大,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过于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