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洼樽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已经充满到了极限,无法再添加任何东西。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时间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任何空闲的时间了。
- 例句
- 1. 我的行程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一点空闲时间了,可以说是洼樽了。2. 这个项目的预算已经用完了,无法再加入任何资金,可以说是洼樽了。
- 基本含义
- 形容容器中的液体或物体已经满到了极限,不能再加入任何东西。
- 基本解释
亦作“ 洼尊 ”。 唐 开元 中 李适之 登 岘山 ,见山上有石窦如酒尊,可注斗酒,因建亭其上,名曰“洼樽”。 唐 颜真卿 《登岘山观李左相石樽联句》:“ 李公 登饮处,因石为洼樽。”后因称形状凹陷、可以盛酒的山石为“洼樽”。亦借指深杯。 唐 白居易 《双石》诗:“洼樽酌未空,玉山穨已久。” 宋 苏轼 《和<归去来兮辞>》:“挹吾天醴,注之洼樽。” 宋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词:“却不如洼尊放满,老夫未醉。” 清 杜岕 《叶桐初五十》诗:“ 太湖 似明镜, 林屋 凿洼樽。”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容器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洼樽这个成语的理解,比如“满坛满罍”、“盛满一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书包已经装满了书和文具,可以说是洼樽了。2. 初中生:我的时间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一点空闲时间了,可以说是洼樽了。3. 高中生:我的课程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任何空闲的时间了,可以说是洼樽了。4. 大学生:我的日程安排已经满到了极限,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可以说是洼樽了。5. 成年人:我工作的桌子上堆满了文件和文件夹,已经没有一点空间了,可以说是洼樽了。
- 故事起源
- 关于洼樽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洼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的《文选·李延寿》中。故事的具体细节已经不详,但可以想象,古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容器已经装满的情况,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洼樽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酒坛,酒坛里已经装满了酒,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就像洼樽一样。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洼樽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洼樽是由“洼”和“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洼”指的是凹下去的地方,“樽”指的是一种容器,类似于酒坛。洼樽的意思是指容器已经满到了极限,不能再加入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