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官方或正式的文件、证明、手续等,也可用于形容某种行为或方式。
- 例句
- 1. 他通过考试后,得到了一份封册,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律师。2. 这份封册证明了他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
- 基本含义
- 指以文书的形式正式确认、确定某种身份或地位。
- 基本解释
(1).封缄玉册。古代封禅的仪式之一。《宋史·礼志七》:“﹝封禪﹞按《开寳礼》,则燔燎毕封册。”
(2).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定命寳,用於封禪;皇帝之寳,答邻国书;天子之寳,答外夷书;天子行寳,用於封册。”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册》:“四曰封册,封诸侯用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爵制度和官制,以及其他相关的成语,如“封妻荫子”、“封侯拜相”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我的作业上盖了一个封册,表示我完成得很好。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够通过高考考上大学,得到一份封册,成为一名大学生。3. 高中生:他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得到了一本封册,成为了冠军。4. 大学生:我希望毕业后能够得到一份封册,成为一名正式的职业人士。5. 成年人:我刚刚晋升为经理,公司给我颁发了一本封册,确认了我的新职位。
- 故事起源
- 成语“封册”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当一个人被封为爵位或升官时,官方会给他颁发一本封册,上面记录了他的新身份和权力。这个封册是一种正式的文书,代表着被封者的地位和身份的正式确认。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封册”和“确认身份”的意义。想象自己被正式封为某种职位或荣誉,领取一本封册作为证明,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其中“封”是动词,意为“确认”或“确定”,“册”是名词,表示“文书”。
- 详细解释
- 封册是古代官员晋升或封爵时所使用的一种仪式性文书。在封册上记录了被封者的身份、职位或封号等信息,以正式确认其地位和权力。因此,“封册”成语引申为通过正式的手续、文书或仪式来确认或确定某种身份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