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古代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逡巡风定雨霽,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上既受书( 金国 盟书)毕,百官呵殿,缀 金 使以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生衣绣裳,驾青虬,呵殿而出。”
(2).指此类仪仗队伍或随从人员。 宋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其人冠带騶从,出入呵殿甚都,与縉绅交,人不疑也。”
- 基本含义
- 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极具威严、气势磅礴。
- 详细解释
- 呵殿原指古代皇帝接见群臣时用来发表重要训词的殿堂,因此成为形容言辞或文章气势磅礴、威严肃穆的成语。使用呵殿这个成语时,表示对某人的言辞或文章给予高度赞扬,认为其表达方式庄重严肃,有威严气势。
- 使用场景
- 呵殿这个成语常用于夸赞他人的演讲、文章或辞章。可以用于形容政治家、教授、演讲家等在公众场合发表讲话时的表现,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篇文章或诗词的风格。
- 故事起源
- 《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子犯的人,他的言辞非常辩才,极具说服力,被称为“呵殿”,意味着他的言辞像皇帝发表在殿堂中的训词一样威严庄重。后来,人们就用“呵殿”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的威严气势。
- 词语结构
- 呵殿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属于形容词短语。
- 例句
- 1. 他的演讲真是呵殿,让人深受震撼。2. 这篇文章的文风庄重,真是一篇呵殿之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呵殿”联想为古代皇帝在殿堂中庄重发表训词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气势磅礴、庄重严肃的成语,如“气吞山河”、“雄风万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课真是呵殿,让我们都很受启发。2. 初中生:他的演讲真是呵殿,让人们对他的观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文笔真是呵殿,读起来令人感到庄重肃穆。4. 大学生:他的辩论技巧真是呵殿,无论对手如何辩驳,他总能沉稳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