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根基或支撑。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或品行对于个人或团体的重要性,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基础条件或关键要素。
- 例句
- 1. 一个团队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有没有两楹的支撑。2. 学习和实践是两楹,缺一不可。
- 基本含义
- 两根柱子。比喻事物的根基或支撑。
- 基本解释
(1).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礼记·投壶》:“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賔就筵。”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戚 宋万 於两楹兮,废 周 邵 於遐夷。”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 况 与二三子,列坐分两楹。”
(2).《礼记·檀弓上》:“ 殷 人殯於两楹之间。”后亦以“两楹”借指停放棺柩、举行祭奠之所。《公羊传·定公元年》:“正棺於两楹之间,然后即位。” 晋 陆机 《挽歌》之一:“舍爵两楹位,启殯进灵轜。”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3).《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因以“两楹”。表示人之将终。《北史·薛辩传》:“ 裕 曰:‘近梦,恐有两楹之忧。’”
(4).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两楹告兆,万乘兴哀。”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结构,了解柱子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班长就是班级的两楹,大家都很信任他。2. 初中生:学习和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两楹。3. 高中生:团队合作和个人能力是成功的两楹。4. 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就业的两楹。5. 成年人:家庭和事业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两楹。
- 故事起源
- 成语“两楹”的故事起源于孟子的一番言论。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强调人的品行和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支撑”、“根基”等相关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和理解“两楹”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两”表示数量,表示成语所指的是两根柱子,“楹”表示柱子。
- 详细解释
- 成语“两楹”源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原文是“孟子曰:‘人以其所欲为之,而舍其所不欲,是好恶不一也。楹不可以独立,木不可以单良。’”意思是一个人不能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放弃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就像楹柱不能独立支撑一座房子,木材不能单独成为良好的材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