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危言常用于批评或警告他人不要轻信或传播虚假、不负责任的言辞。例如,在工作场合,当有人散布恶意谣言或夸大事实时,可以用危言来表达对其言辞的不满和警示。此外,危言也可以用来劝告他人在言辞中要慎重,不要随意发表可能引起麻烦或不良后果的言论。
-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让人难以相信。2. 你不要随意传播危言,以免引起恐慌和误导他人。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危险,容易引起麻烦或不良后果的话语。
- 基本解释
◎ 危言 wēiyán
(1) [straightforward words]∶正直的话
邦有道,危言危行。——《论语·宪问》
(2) [say frightening words purposely;alarmist talk]∶故意说吓人的话
危言耸听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辞相关的成语,如“危言耸听”、“言之凿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说危言,要用真实的事实说话。2. 初中生:我不喜欢那个同学,她总是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来引起别人的注意。3. 高中生:政治家应该慎重言辞,不要随意发表可能引起危险后果的危言。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有些人喜欢散布危言谣言,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不要被误导。
- 故事起源
- 关于危言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记载。但危言作为一个成语,它的意义和用法在中国古代已经存在很久了。它反映了古人对言辞的重视和对言辞可能引发的后果的警醒。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危言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上,大声说着危险的话语,表示他的言辞危险,可能引起不良后果。
- 词语结构
- 危言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危”和“言”。
- 详细解释
(1).直言。《逸周书·武顺》:“危言不干德曰正。”《汉书·贾捐之传》:“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无忌讳之患。” 颜师古 注:“危言,直言也。言出而身危,故曰危言。” 茅盾 《子夜》九:“你的危言诤论,并不能叫 小杜 居安思危,反使得他决心去及时行乐。”参见“ 危言正色 ”。
(2).谓(行为)超过言语。《礼记·缁衣》:“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郑玄 注:“危,犹高也。言不高於行,行不高於言,言行相应也。”
(3).耸人听闻的言论。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 絳 欲以危言中伤大臣,事既无根,徒摇众听。” 明 张居正 《上六部稟帖》:“且巧为詆説,捏造危言,遂为纂修所影藉。”
(4).犹慎言。谓不说自己的功劳才能。《史记·管晏列传》:“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 张守节 正义:“谓己谦让,非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