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访德一词通常用于贬义的语境中,表示某人的行为或言辞令人费解、难以理解。例如,当某人做出令人困惑的决定时,可以使用访德来形容他的行为。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人的虚伪或伪善行为。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让人访德。2. 这个政治家的决策行为令人访德。
- 基本含义
- 指出使人迷惑或难以理解的言行举止。
- 基本解释
仿效学习前人的德政。访,通“ 仿 ”。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相国拜齐王表》:“臣访德语勤,未洎 伊 稷 之能;藉灵怀宠,以滥 周 邵 之秩。” 唐 欧阳詹 《泉州六曹新都堂记》:“皆外庄内融,怀材抱忠,无回邪以莅下,有謇諤以承上,当时之彦也。请列於记左,庶后之君子,覩名访德,知夫是日,当有人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道德和人际关系相关的成语,如“自律”、“知恩图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做一些让我访德的事情。2. 初中生:老师的行为和言辞令人访德,让我对他的道德品质产生了疑问。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的行为和决策令人访德,让人难以理解他的真实意图。
- 故事起源
- 访德一词的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然而,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访德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辞应该反映出他的道德水平。因此,访德成为了描述人们对他人道德品质的探究和质疑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访德”这个成语与“探究他人的道德品质”这个意思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向他人询问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背后的意图,从而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访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访德一词源自《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访指探问、询问,德指道德、品德。访德的意思是指探问他人的道德品质,了解他们的行为和言辞背后的真实意图。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举止出人意料、令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