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避俗的词语解释
避俗的意思
拼音:bì sú    注音:ㄅㄧˋ ㄙㄨˊ
使用场景
避俗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上与众不同,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表达。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味、风格或者创新能力与众不同,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不要被传统观念束缚,追求自由和创新。
例句
1. 他的穿着总是与众不同,彰显出他避俗的品味。2.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创意,他一直在努力避俗。3. 她不愿意随波逐流,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她是一个避俗的人。
基本含义
避免陷入俗套和平庸,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
基本解释

(1).避世隐居。 唐 杨凭 《千叶桃花》诗:“若教避俗 秦 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元 卢挚 《渊明归来图》诗:“亡 秦 扶 汉 声隆隆, 渊明 初非避俗翁。” 清 李渔 《闻过楼》第二回:“这一所住宅,也是个有趣的朋友起在这边避俗的。”
(2).指出家。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我和你避俗以来,光阴迅速,不觉已是一载有餘。”
(3).舍弃旧俗。参见“ 避俗趋新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避俗相关的成语,如“避世”、“避嫌”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画画,每次都画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我想要避俗。2. 初中生:我觉得学习应该追求独特和创新,不要被传统观念束缚,要有避俗的精神。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我想要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专业,追求避俗和个性化。4. 大学生:我不喜欢跟随潮流,我喜欢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这就是我的避俗态度。
故事起源
避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二》中,原文为“齐王问于孟子曰:‘何以谓之避俗?’孟子曰:‘君子之过也,避于俗。’”。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记忆技巧
可以将“避俗”与“不随波逐流”、“与众不同”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避俗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避”和名词“俗”组成。
详细解释
避俗是指在言行举止中追求与众不同,避免陷入俗套和平庸。这个成语强调个人在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倡导不被社会观念和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创新和个性。
(0)
诗文中出现“避俗”的诗词

避俗

避俗年来学养慵,惟怜猿鹤日相从。

閒看流水孤筇往,偶与归樵一径逢。

老去形骸无长物,清留门户有高松。

空教使者求颜阖,知入云山第几峰。

(0)

题山居图

平湖含白水,断岸见青林。

篱落初秋气,云山向夕阴。

养闲祇用拙,避俗更怀深。

为问舟中客,何如泽畔吟?

(0)

宾至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0)

竹林七贤

赏静偏怜竹,宜人况有林。

七贤同远趣,千载有遗音。

避俗来深处,披衣卧绿阴。

玉人三四辈,风箨短长吟。

翠入刘伶酒,声随叔夜琴。

溪干唐六逸,先后许论心。

(0)

卜算子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0)

从军后寄山中友人

爱仙无药住溪贫,脱却山衣事汉臣。

夜半听鸡梳白发,天明走马入红尘。

村童近去嫌腥食,野鹤高飞避俗人。

劳动先生远相示,别来弓箭不离身。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