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调瑟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懂得修饰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举止和态度,使其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可以用于教育引导、社交礼仪等场合。
- 例句
- 1. 他从小就知道要调瑟自己的言行,所以一直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2. 她的举止得体,言行举止都很得体,真是一个懂得调瑟的人。
- 基本含义
- 指调整琴弦,使音调合适,比喻修身养性,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得体合宜。
- 基本解释
弹奏琴瑟。 晋 傅咸 《陈选举上书》:“且胶柱不可以调瑟,况乎官人而可以限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迴取均,颇似调瑟。” 唐 刘禹锡 《调瑟词》:“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和乐器,以及古代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调瑟自己的言行,不说脏话,不打架。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调瑟自己的言行,做到守时、守纪律。3. 高中生:考试期间,我会调瑟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4.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我们要调瑟自己的举止,注意言谈举止,展现良好的形象。
- 故事起源
- 《诗经·秦风·无衣》中有“无衣之瑟,于彼城隅。朝饮木瓜,暮栖于株。”的诗句,其中的“无衣之瑟”意指调整瑟琴的琴弦,使其音调合适。后来,人们将“调瑟”引申为修饰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使之符合社会常规和道德规范。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音乐调音师调整乐器音调的形象,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调”和“瑟”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调瑟一词源于古代乐器瑟,瑟是一种弹拨乐器,需要调整琴弦,使得音调合适。调瑟的意义在于比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使其符合社会常规和道德规范,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