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骄矜的君主。《管子·幼官》:“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史记·苏秦列传》:“夫骄君必好利,而亡国之臣必贪於财。”《新唐书·刘子玄传》:“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
(2).轻视君主。 宋 苏辙 《历代论三·晋宣帝》:“ 霍光 内毙 燕 盖 ,外诛 桀 羊 ,拥护 昭帝 ,讫无骄君之色。”
- 基本含义
- 骄傲自满的君主。
- 详细解释
- 指君主自命不凡,自视甚高,骄傲自满,不虚心向下属学习和倾听意见。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权力在手、自以为是、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 故事起源
- 成语“骄君”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天运》。相传古代有一位君主,他自命不凡,骄傲自满,不愿意接受臣民的建议和意见。最终,他因为过于骄傲而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导致了他的政权的覆灭。
- 词语结构
- 骄君是一个由名词“骄”和名词“君”组成的成语,其中“骄”表示骄傲自满,“君”表示君主。
- 例句
- 1. 这位领导太骄君了,从不听取下属的建议。2. 他的骄君态度导致了他的失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君主高高在上、骄傲自满的形象,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骄兵必败”、“骄者必败”等,以扩大对于骄傲自满的含义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得了一次冠军后变得骄君起来,不再和我们一起玩了。2. 初中生:这位领导太骄君了,不听取我们的建议。3. 高中生:他的骄君态度让他失去了很多机会。4. 大学生:他的骄君态度让他的团队失去了很多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