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弓。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况以弦木六钧,函犀七属,门多悬胄,箭必中鞍。” 唐 杨宏真 《贯七札赋》:“是知弦木之用,贯革为先。”
- 基本含义
- 指音乐演奏中用来弹奏乐器的弦木,比喻某种行为或手段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 详细解释
- 弦木是古代乐器中的一种木制弹拨乐器,用来弹奏乐器的弦线。成语“弦木”比喻某种行为或手段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有效性。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种手段或方法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有效性,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多用于正面描述。
-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则故事,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被困在秦国,他想尽一切办法逃脱。有一次,他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给了他一根木棒,并告诉他:“你用这根木棒敲打门门框上的弦木,门就会自动打开。”重耳按照老人的指示做了,果然门打开了,他成功逃离了秦国。后来,人们就用“弦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手段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某种行为或手段,谓语为“弦木”。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能够找到一些弦木,解决问题。2. 这个项目的推广需要一些弦木才能顺利进行。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弦木”想象成一个魔法棒,只要你使用它,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拿手好戏”、“妙手回春”等,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用了一些弦木,终于解开了难题。初中生: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些学习的弦木,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高中生:在考试中,我运用了一些弦木,取得了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