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傲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或意见,固执己见的人。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自负、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的人,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个人在某个特定的事情上表现得非常固执。
- 例句
- 1. 他真是个傲顽的人,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2. 小明非常傲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固执、骄傲,不肯屈服。
- 基本解释
傲慢顽固。 唐 元稹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戇直撩忌讳,科仪惩傲顽。”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傲顽相关的成语,如“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等,可以帮助加深对傲顽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傲顽的人,从不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她总是傲顽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3. 高中生:他的傲顽使他失去了很多机会,因为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4. 大学生:傲顽的态度使他与同学们的关系变得紧张,因为他总是自以为是,不肯妥协。
- 故事起源
- 傲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是描述齐国国君齐桓公的故事。相传,齐桓公有一只名叫顽的大猎狗,非常傲慢而且固执。有一次,齐桓公在打猎时,猎狗顽不听从主人的指令,固执地追逐一只小兔子,结果迷失在山林中找不到回来的路。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固执、不听从他人劝告的人,形成了成语“傲顽”。
- 记忆技巧
- 记忆傲顽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与齐桓公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一只固执傲慢的猎狗顽,不听主人的指令,迷失在山林中,无法找到回来的路。这个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傲顽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傲顽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词的结构,表示一个人既傲慢又固执。
- 详细解释
- 傲顽是由“傲”和“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傲指骄傲、自大,顽指固执、不肯屈服。傲顽形容一个人非常固执己见,不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总是自以为是,不肯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