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荆、楛皆木,材质粗窳,用以比喻粗劣之物。 清 龚自珍 《慈云楼藏书志序》:“惜 明 人学术芜陋,荆楛珠玉,杂然并陈,至於论议之际,罕所发明。”
- 基本含义
- 形容地势高峻险峭,荆棘丛生。
- 详细解释
- 荆楛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荆指的是荆棘,楛指的是高峻险峭的山势。荆楛形容地势险峻,荆棘丛生,难以通行。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地势险峻,荆棘丛生的地方。也可以用来比喻困难重重,前景不明朗的局面。
- 故事起源
- 荆楛最早出自《左传》。《左传·宣公十五年》中记载了楚国内乱时期,楚平王被庶子商臣所杀,楚怀王被迫流亡。楚怀王流亡时,途经一片地势险峻、荆棘丛生的山区。他在这里遭受了很多困难和阻碍,因此形成了“荆楛”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荆楛是由两个名词组成的词语,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 例句
- 1. 这片荒山野岭,荆楛异常,几乎无法通行。2. 在荆楛的环境中,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一片地势险峻、荆棘丛生的山区中艰难前行,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诗词感兴趣,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自然风景的诗句,比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赤壁赋》等。这些诗句中经常出现形容地势险峻、荆棘丛生的描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荆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郊外玩的时候,发现了一片荆楛,很难走过去。2. 初中生:这个问题真是个荆楛,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解决。3. 高中生:这个考试对我来说是个荆楛,我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准备。希望这份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