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车轮的痕迹。比喻行事的途径。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置良田以廪生徒,储典籍以馈孤陋,宽其涂辙,而严其教条。”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宋 、 元 、 明 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本朝以经艺试士,科场定例,又有点句勾股之学:皆因时适变,涂辙百出不穷。”
(2).车轮的痕迹。犹踪迹。 清 吴汝纶 《答严几道》:“但此诸书,必高材秀杰之士,乃能治之,若资性平钝,虽无西学,亦未能追其涂辙。”
(1).路中的轮迹。引申为途径,道路。 宋 欧阳修 《与大寺丞书》:“汝昨寄文字,比旧甚进,可惜中止,已得涂辙,可以力进也。”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诗文诸体,咸依草附木,未能自闢涂辙,故无派别之可言。”
(2).犹故辙。比喻常规,老路。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絶去故常,剗除涂辙,得意一往,乃佳。”
- 基本含义
- 指用刷子涂鸦在车辙上。比喻模仿前人,不敢创新,只能重复别人的错误或经验。
- 详细解释
- 涂辙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道路上的现象。在古代,人们只有沿着车辙行走,不敢随意改变方向。因此,涂辙成为了一种比喻,指的是模仿前人、不敢创新的行为。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批评那些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人。
- 使用场景
- 涂辙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会重复别人的错误或经验,缺乏创新精神的人。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要勇于创新,不要被固定思维束缚住。
- 故事起源
- 涂辙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讲述了项羽在攻打秦国时,遭遇到了困境。他派人去请教刘邦,刘邦告诉他要学会创新,不要只是模仿别人。刘邦用了涂辙这个成语来形容项羽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涂辙的结构是“涂”和“辙”,两个字的意思分别是用刷子涂抹和车辙。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涂抹车辙来比喻模仿前人、不敢创新的行为。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涂辙,从来没有自己的独特观点。2. 这个学生害怕犯错误,只会涂辙,从不敢尝试新的方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涂辙的含义与车辙的形象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拿着刷子在车辙上涂抹,这个人只会模仿别人,不敢创新。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涂辙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查阅成语词典或相关的学习资料。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后的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涂辙,我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勇于创新,不要只是涂辙。3. 高中生:涂辙是一种缺乏创造力的表现,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