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团队协作、会议讨论或决策过程中,多人意见一致,形成共识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表达众人对某一事物的一致认同或支持。
- 例句
- 1. 在团队会议上,大家对于新产品的定位和市场策略达成了齐眉举案的共识。2. 通过多次讨论,我们终于齐眉举案地决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3.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理念应该与学校的教育理念齐眉举案,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 基本含义
- 指多人共同提出意见或建议,形成一致的共识。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齐眉举案类似的成语,如“众口一词”、“异口同声”等,进一步扩展对多人共识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班级协作活动中,我们需要齐眉举案,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2. 初中生:参加学生会的同学们经过讨论,齐眉举案地决定了本次校园活动的主题。3. 高中生:在班级辩论赛中,同学们通过齐眉举案,达成了对于辩题的一致观点。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聪明的官员,他每次审案时都能够准确地判断案情并给出正确的判决。其他官员对他的能力非常佩服,纷纷向他请教。为了更好地协作,他们约定,如果大家对一起案件的判断一致,就一起举起案卷,以示共识。后来,这个习惯逐渐形成了成语“齐眉举案”。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齐眉举案”与多人意见一致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多名官员同时将案卷举到眉眼的位置,以示共识,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四个汉字构成的固定搭配。
- 词语解释
- qí méi jǔ àn ㄑㄧˊ ㄇㄟˊ ㄐㄨˇ ㄢˋ
齐眉举案(齊眉舉案)
同“ 举案齐眉 ”。 元 于伯渊 《点绛唇》套曲:“言行功容,四德三从, 孟光 合配 梁鸿 。怎教他齐眉举案劳尊重,俏书生别有家风。”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双双》:“譬如置铜山宝林於前,与之齐眉举案;悬玉带金鱼於侧,与之比肩偕老。”
- 详细解释